做实“小警务” 服务“大民生”
——西藏阿里日松边境派出所甲岗村警务室的故事
通讯员 汤子龙 记者 王杰学
“师傅,咱们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别让家里人担心。”5月24日,在阿里地区日土县日松乡甲岗村建筑工地上,西藏阿里边境管理支队日松边境派出所甲岗村警务室民警旦增洛追和辅警一同来到工地进行日常巡逻。这样的巡逻,旦增洛追和辅警一、两天就会进行一次。
今年以来,随着阿里地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开工以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当地迎来了大量的务工人员和旅游人员,为该所辖区管理带来了挑战。该所警务室立足辖区实际,用“小警务”托起“大民生”,进一步深化警民情。
警务前移护民安
去年6月,甲岗村两名群众因共用农田灌水管道损坏,由谁维修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导致其中一名群众轻微受伤。
“你们是亲戚,有什么事坐下来好好谈,没必要把关系闹得这么僵。”民警普布顿珠得知后,将两名群众带到警务室内进行调解,讲明法律责任归属,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邻里之间发生矛盾,要及时找调解员进行调解。”2022年12月以来,日松边境派出所为使阿汝村搬迁村民与甲岗村村民加快融合,联合日土县司法局、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等单位建立联合工作机制,通过开展普法宣传进村居、进商店、进茶馆、进工地等方式,从源头预防矛盾纠纷、消除安全隐患。
根据相关搬迁政策要求,阿汝村90户358人搬迁至甲岗村后,甲岗村警务室工作量有所增大。“一下迁进来300多人,对当地原有的用工模式、牧场分配等方面造成不小冲击。”该所教导员表示,阿汝村村民搬迁至甲岗村之前,该所多次对两村村民、工地用工等情况进行摸底排查,详细了解掌握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症结点”。
互惠互利,寻找利益最大“公约数”。4月初,甲岗村工地迎来“开工潮”,甲岗村警务室民警多次邀约工地和两村负责人、村民代表就保障工地顺利开工、优先使用本村工人等问题进行协商,最大限度保证村民利益的同时,从根本上遏制矛盾纠纷滋生。
“现在有什么矛盾纠纷,先找警务室民警从中调解,实在不行再寻求法律帮助。”已经在工地务工4个月的阿汝村村民普扎说。
点滴小事暖民心
提着一桶水来回走上百米,对一个成年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甲岗村81岁的独居老人桑吉来说,却是困扰她已久的难题,年事已高、行动不便,走几步都难,不仅一只手要拄着拐杖,另一只手还要提着水桶。
“阿妈,您家里饮用水用完了,就给我打这个电话。”民警普布顿珠在走访过程中得知情况后,便在老人手机里存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并叮嘱老人遇见困难及时打电话联系。
定期走访困难群众、发放警民联系卡、一天2次的“全覆盖式”巡逻……甲岗村警务室民(辅)警通过提高辖区见警率,第一时间知悉、介入并解决村民遇到的问题,缩短与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距离,用心打造出村民身边的“便民利民警务室”。
如今,在甲岗村,无论是阿汝村村民,还是甲岗村村民,又或者是工地负责人、工人,几乎人人都有一张警民联系卡。“几乎每天都能在街道上看到民警,有他们在,我们很安心。”堆巴仓茶馆老板说。
今年以来,甲岗村警务室向群众发放警民联系卡共计330张,为群众办实事21件,走访群众210余户1300余人次。
护航发展保民生
“我以为他们过来是查证件,谁知过来是提醒工人在高原地区要预防高反缺氧等症状,这个举动很暖心。”正在负责甲岗村配套设施建设的工地负责人王涛说,“从进驻工地之后,甲岗村警务室民(辅)警便第一时间上门采集流动人员信息、发放警民联系卡、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民法典》《防止电信诈骗法》等法律常识,让工人知法懂法。”
甲岗村警务室采取“定期+流动”的方式,不定时对甲岗村工地、商铺等重点场所进行安全生产排查,加强流动人员管理,组织多方开展座谈会、恳谈会,全方位了解掌握辖区治安管控情况,及时发现堵塞安全漏洞。
“一天不给钱,工地一天就不开工。”在甲岗村村委会施工现场,甲、乙双方各执一词。民警了解到,该项目经多次转包,如今拖欠工程款项达30余万元,导致工地有停工风险。“如果你们协商解决不了,建议走司法程序维护合法权益,但是必须确保工地正常施工进度。”在警务室民警向工地施工负责人讲明相关法律规定后,工地上的机器又重新运作了起来。
“工人们刚开始觉得我们没什么作为,每天来闹、每天去出警解决,去走访排查,工地负责人只是象征性敷衍几句;而现在到工地上排查,工地负责人都会为我们详细介绍相关情况,态度明显好转了许多。”参与调解此事的民警旦增洛追深有体会地说。
蓝天白云下,工地上尘土漫天,正在劳作的工人们干劲十足地铲土、挖沙、搅拌水泥……一番热火朝天的场景与迎面走来的民(辅)警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