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市民购买嘎措羊皮雪地靴。记者 赵书彬 摄
一场大雪,让那曲银装素裹。吹起的寒风,带着藏北草原熟悉的味道。
那曲市物流中心农贸市场内,人山人海,一年一届的畜产品展销会火热开幕。来自11个县区的农牧民群众从四面八方汇聚在这里,让冬日的那曲显得格外热闹。
这时的农贸市场内外,优质的牛羊肉、香醇的奶制品、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应有尽有。然而引起记者注意的却是一张张不起眼的绵羊皮。
“对群众来说,绵羊皮卖也不是,不卖也不是。”嘎玛央加,双湖人,现在那曲工作。他的一番话让记者十分惊讶,“为何这样?”
记者来到双湖县嘎措乡农畜产品展位,详细询问具体情况,果然如此。“绵羊皮最便宜的一两元一张,最好的五元一张。”嘎措乡普若岗日牧业发展公司经理罗培看记者有些惊讶,他接着道,“绵羊皮卖得比较便宜,但做出的产品就比较贵。”
从牧场到市场,从原材料到皮制品,一张绵羊皮经历着怎样的起伏和蜕变?
在畜产品展销会现场走了一圈,记者初步了解到绵羊皮价格的基本情况:成年绵羊皮原料,一张价格为1至5元;揉好的绵羊皮,一张价格为80至100元;用4张绵羊皮制作的羊皮褥子,550元;用绵羊皮制作的雪地靴,约350元;绵羊皮皮包,可达上千元……
带着调查结果,记者再与罗培探讨绵羊皮原料和产品存在巨大反差的秘密,这位颇有经营头脑的公司经理给出了他的答案:加工得越粗糙,材料价值就越低;制作得越精美,材料的价值就越高。
靠卖畜产品原材料的粗放式发展,像罗培这样长期搞牧业经营的牧民,早就注意到了其中的弊端和不足。
提起双湖县嘎措乡,人们会有“海拔高”“人民公社”“易地搬迁”三个印象。如今嘎措乡积极发展现代牧业经济,不断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实现了较好的效益,每年给群众分红就有200多万元。像“1974·嘎措公社”雪地靴,近来也成了冬日里那曲人新的追捧。
展位前,不少市民前来光顾,纷纷购买嘎措羊皮雪地靴。市民拉姆正在仔细挑选,她说:“之前是朋友推荐,在网上购买。穿着轻便暖和,时尚百搭,今天来再选购一双,换着穿。”
“绵羊皮是在哪加工的?”“一年的绵羊皮产量有多少?”来自区外的胡建康,是一名创业者,在展销会认真参观,听到记者与罗培的交流,仿佛看到了新的商机,也主动与罗培攀谈,进行市场调研。在他看来,藏北的皮、毛、角等畜产品货真价实,通过能工巧匠的制作和现代化设计,一定能够打开销路,甚至能走向高端市场。
一张绵羊皮,有着无限的可能。汇集起牧人的聪明和智慧,就会插上腾飞的翅膀,沿着通达的市场网络,走出牧场,走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