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当雄站车站值班员孙利青在岗位上。记者 王雨霏 通讯员 斗山得 摄
图为在作业现场的伟色措姆。记者 史金茹 通讯员 马生明 摄
青藏铁路线上,总是有这样的风景:旅客在行进的列车上拍着远处雪山的时候,总是有护路员对着列车敬礼的情景闯入镜头中,而旅客也会给这样的视频配上这样的文字“本来想拍一座山,下一秒却出现了一座更高的山”,来表达他们对默默付出的铁路人的尊敬。没错,在你感慨交通便利的时候,在你望着列车窗外风景踏上与家人团聚旅程的时候,背后总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坚守岗位,默默地为旅客的出行保驾护航。
38年守护铁路的“老兵”
对于铁路职工来说,春运是一年中最为繁忙的时候。当我们坐在列车上向窗外望去时,偶尔会看到一个个小站一闪而过,在那里就有铁路职工的坚守,正是他们的坚守保障着列车的正常运行。
当雄站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站,平时只有两名值班人员办理旅客乘降,在不足30平方米的行车室里,两个人经常一待就是一天。春运期间平常的一天,早上8点人们还在熟睡的时候,当雄站的行车室已然开始忙碌。“客车Z8981,当雄站1道出站信号好,1道发车。”8点26分,行车室里的孙利青熟练地发布着发车命令,指挥着“回家”的列车通行。
在青藏线上已经奋战38年的孙利青是当雄站车站值班员。他的工作是行车工作中最劳心费神的工种,不但要求业务素质过硬,还要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尤其是在非正常情况下,更是需要每个细节都考虑周全,一个环节考虑不到就有可能耽误列车正常运行,甚至造成事故。“在岗一分钟,坚守60秒。每个班都要打起120分精神,每趟作业都关系着旅客安全,一点都不能马虎。”谈到自己的工作时,孙利青这样说道。
当雄站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天窗”检修任务,孙利青不仅要接发列车,还要对施工单位填写的施工内容严格审核把关,此外还要处理设备等突发情况。
孙利青说:“虽然我的岗位很平凡,但是责任重大,今年是我退休前的最后一个春运了,我将以更高的标准,安全正点地接发每一趟列车。”
“00后”藏族姑娘的“首秀”
“双头螺丝机2台、轨道检查仪1台、防护记录本1个……”春运第二天,晚20时20分,在拉林铁路山南站货场进口处,第一次担任室外作业安全防护员的伟色措姆,正认真核对“天窗”作业需要上道的工机具材料。
今年23岁的伟色措姆,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拉萨基础设施段桑日综合维修车间。非铁路专业出身的她,在入路后抱起业务书籍恶补专业知识,研究施工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掌握登销记方法,还学着看列车运行图,提升驻站防护基本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学苦练的她很快考取了安全防护员资质。
“上行无车,下行无车,可以上道。”20时30分整,“天窗”作业命令准时下达。在正式上道前,伟色措姆和作业人员一起熟练地执行眼看、手比、口呼制度,这是确保安全的必备程序。
现场安全防护员是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保障,他们通过与室内驻站联络员的互联互控,实时掌握列车运行的状况,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看似简单的防护驻站工作,不仅需要娴熟的业务技能,更需要高度的责任心。
“首次担任室外安全防护工作的伟色措姆,在行走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检查路肩、路心等容易被忽视的角落,符合一名安全防护员的规范。”工长王翰民为她的细心和谨慎点赞。
“21时05分,室外防护正常……”在作业现场,伟色措姆本着高度的责任心,眼神锐利,一边通过对讲机和室内联系,一边瞭望并认真在防护记录上做好记录。
次日,00时30分,随着伟色措姆的呼叫,240分钟的作业全部结束,在她的组织下,大家整齐列队,有序撤出防护栅栏。
伟色措姆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首次室外作业安全防护任务。“接下来,我会加强专业技能知识学习,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伟色措姆说道。
暖心的客运值班员
“姑娘,帮我看看在哪个车厢?”前来寻求帮助的藏族老阿妈话音刚落,青藏集团公司拉萨车务段日喀则站客运值班员白玛拉增看了眼老人的车票,娴熟地接过她手中的行李,一边亲切地向老阿妈叮嘱着注意事项,一边将她送上前往拉萨的火车。
1991年出生的白玛拉增,是日喀则站的一名客运值班员。今年春运是她参加工作以来的第十个春运,也是拉日铁路的第十个春运,对于她来说意义非凡,春运期间,她将坚守岗位,为广大旅客提供温馨服务。
白玛拉增坚持每班都早早到岗,提前上站台,查看显示屏、股道、扶梯等设备情况,并根据一天的客流量、天气变化,列出班组计划,做好预案,尤其是细致梳理重点旅客信息,提前与日喀则市志愿者协会加强对接,及时补充人手以便更好地为重点旅客服务。
除了正常组织旅客乘降外,白玛拉增还要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比如遇到旅客遗失物品、未携带身份证或缺氧等情况,她总能积极应对,妥善细致地帮助旅客解决困难。但有时由于地域语言差异,即使同为藏族,白玛拉增也会遇到语言不通的情况。为更好服务旅客,她积极学习当地藏语,帮助旅客解决了不少困难。
今年春节和藏历新年相遇,返乡流、探亲流、旅游流叠加,日喀则火车站客流量激增,白玛拉增一刻不停地在候车室、站台间忙碌着,随时为旅客答疑解惑提供服务,每天的运动步数都超过2万步。一声招呼、一个手势、一次搀扶已经成为白玛拉增的标志性动作,但她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不知疲倦、不厌其烦。
“多看一眼、多问一句、多想一点,让旅客回家的路更加顺利,就是我每天工作最大的收获。”白玛拉增说:“我将用自己的热情服务温暖过往的旅客。”
(斗山得 马生明 金耀勋 记者 王雨霏 史金茹 旦增嘎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