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保山学院教育学院参与书信交流活动的少数民族学生。
图为山南市直机关工委干部在阅读来信。
图为保山学院学生邹静、史思怡在写信。
图为保山学院学生的来信。记者 武沛涛 摄
西藏,千山之巅、万水之源,被誉为“世界第三极”,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的山南市,古城“雅砻”,西藏的第一块农田索当、第一座村庄索卡、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西藏的诸多第一都诞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云南,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保山市,古称“永昌”,别称“兰城”,素有“滇西文献名邦”的美誉,是全国最大的山葵、石斛、核桃、红花油茶种植基地,是中国著名的“滇西粮仓”。
西藏与云南,两地既是我国多民族地区,也是边疆地区。虽是相邻省份,但山南市与保山市的距离,却足足有2000多公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今年5月初,山南市直机关工委联合云南省保山学院教育学院策划了“边疆人民心向党,团结一心谱新篇”书信交流活动。
纸短情长,不尽依依。因为书信交流,山南市与保山市跨越了万水千山,连接了彼此的心房。千里之外,见字如面。6月4日,山南市直机关工委收到了来自保山学院教育学院的白族、彝族、傣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学生的来信。
在23封书信中,保山学院教育学院的学生向山南市直机关工委干部职工分享了国歌作曲者聂耳、“草鞋书记”杨善洲和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桂海潮的故事,还通过明信片、手工艺品、绘画等方式介绍了云南保山、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
一封封书信充满着浓浓的情谊与期待。大学生邹静在信中写道:“索朗顿珠书记您好,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给您写信。我很向往西藏,也期待您来云南旅游……”
“张银波学长您好,席林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提起您。我毕业后也想去西藏工作,像您一样扎根西藏建设边疆……”大学生史思怡在信中表达了自己的就业意向,希望像山南市直机关工委干部张银波一样,走进西藏、了解西藏、扎根西藏、建设西藏。
笔墨书信,尺素载情。山南市直机关工委副书记罗江群说:“书信一来一往,笔尖下书写出的虽是不同笔迹,承载的却是滇藏两地同心向党、心向北京、忠诚核心、维护核心的政治自觉。通过书信交流,我们不仅倾听了大学生的心声和问候,也有效发挥了干部职工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以好品德、好作风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传承优良传统,做时代新青年。”
“在数字化时代,书信承载着更多的浪漫与期待。一笔一划都是绵绵的心意,一撇一捺都是亲切的祝福。”保山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席林说,“我们跟山南市直机关工委的相关合作已经开展了3年,这次开展的党政机关干部与学生结对的写信活动,让学生对西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学生向我反映,他们希望毕业后能够到西藏参加工作,为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书信所传递的交往交流交融之情,为保山学院教育学院大学生和山南市直机关工委干部职工之间搭建了一座跨越千里的“连心桥”,传递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风情面貌,也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滇藏两地绽放得更加绚丽。
山南市直机关工委专职副书记索朗顿珠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目标,继续深化书信交流活动,并以视频连线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共看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西藏、云南纪实视频与互寄书籍等方式,进一步促进彼此了解,增进滇藏两地友好情谊,携手共谋发展新篇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